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电视剧市场弊端源于收视率大棒和样板户限制(2)

发布时间:2013-12-03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收视率的大棒越来越有权威,首当其冲的是购片环节。今天的餐饮市场非常开放,辣酸甜、炒炖蒸应有尽有,大家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如果把电视剧行业比作文化餐饮业的话,那么负责给全国观众安排食谱的电视台购片人,责任自然重大。购片人不但为电视平台提供了播出内容,实际从方向上也影响了制作机构的生产内容。购片人也有自己的文化追求,也想着买的片子有创新,能表现生活,但购片的时候还得去找情感戏,找火爆场面,找那些一味刺激、剑走偏锋到不要生活本来面目的片子。因为创新固然是好,但火爆片在市场上才更保险。这是业绩考核压力之下对艺术追求的背弃,哪怕明明知道,这样一味地提供火爆辛辣,终有一天会影响到全民族的审美口味。

  把问题归咎于购片人也不公平,还有机制的因素。选购什么样的片子,怎么排播,特别是大制作,要经过审片小组、总编室甚至主管台长决策,很多一线购片人对作品品质本身是有追求的,但上送决策层时出现了业务真空。决策层由于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什么都看,因此决策时需要明确的判断指标。而这指标,渐渐地由是谁拍的、谁写的、谁制作的,变为一条——谁演的。有名演员的戏就是好戏,除此之外,别的因素都苍白无力。如此一来,演员的价格涨到全世界最高,编剧和导演没有用武之地,除了演员以外别的要素能凑合就凑合,制作成本大大缩水,作品越来越粗糙,粗糙得连名演员都在质问:怎么没好剧本?

  问题是,好剧本辛辛苦苦地写出来,购片人看了都说好,等到再兢兢业业地拍出来,说好的人可能早已扭头亲近那些“火爆辛辣”去了。久而久之,大家都认为电视剧就是个粗活,整个行业对精耕细作都没了耐心。我新近创作了一部电视剧《红色》,由于被指“太文艺”,剪辑的时候很心虚,不间断地组织人来看片。家里有位保姆也来看片,她没受过什么教育,算是样板户的典型,当电视剧播到最文艺的一段时,我惊讶地发现她眼眶湿红。购片人何以断定观众不会被柔软的东西所打动?何以断定他们就没有细腻的感情共鸣?以前每逢一两年总会冒出一个文火慢炖、精心发酵生活汁味的“口碑片”,而今的市场评价机制之下,这样的片子想出来真是越来越难了。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