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电视剧市场弊端源于收视率大棒和样板户限制

发布时间:2013-12-03 文章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除了名演员之外,编剧、导演、制作等一切要素能凑合就凑合,电视剧只会越来越粗糙;收视率成了标杆,创作成了买卖,市场只会越来越浮躁

  我是一名从业十多年的电视剧编辑,亲身见证了电视剧在中国以免费收看的方式向最广泛人群提供文化娱乐消费的发展历史,也衷心期盼着电视剧市场能有更加繁荣的前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对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有深入阐述,尤其是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等内容,直接引发了我对当下电视剧制播市场存在弊端的思考。不着力清除这些弊端,表面的热闹难掩创作的粗糙,市场的壮大带不来创作的多元化,拥有最广大收视人群的电视剧将难以发挥它应有的文化传播作用。

  当下,收视率和样板户依然左右着电视剧创作。收视率本来是电视剧市场价值的判断标准,但这些年来渐渐成了左右内容和品质的标准,数量有限、结构失衡的几千个样板户影响着全国数亿家庭的收视口味。这让“粗粮”在市场上畅通无阻。以抗战剧为例,过去的8年间我创作过《野火春风斗古城》、《小兵张嘎》、《烈火金刚》、《大刀向鬼子头上砍去》,经历了抗战剧的风生水起,对比今天,一个强烈的感受是,电视行业给观众的这碗粮食越做越粗。如果不是国家广电总局控制过度娱乐化,“雷剧”、“神剧”之势会越演越烈,《天龙八部》都可以直接套拍成抗日剧了。

  我们的电视剧播出渠道是国家资源,制作机构大多属民营资本,要想寓教于乐,提高国民素质,需要把播出渠道的引领作用和制作机构的文化良心、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唯收视率马首是瞻,这种结合根本无法实现。

〖 浏览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