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行业资讯 >

行业资讯

选秀十年:从电视到互联网 用数据造星

发布时间:2013-11-13 文章来源:商业价值

    10年中,观众已经从电视流向互联网,几乎每一届选秀都在被新技术重新塑造,而选手们都沾染上不同的时代特性。

    “8年了,我和我的小伙伴长大了,你们呢?我们从这里出发,一直在坚持我们从2005年开始的最初的梦想,你们的梦想还在坚持吗?”9月27日,2013“快男”总决赛的舞台上,在所有人都被李宇春这句话打动的时候,选秀也走到了第10个年头。

    2004年之前,全国卫视都在复制着《快乐大本营》式的明星游戏,抑或《超级访问》式的明星真情访谈,在那个明星综艺的时代里,湖南经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莱卡·我型我秀》最先为自己打上“无门槛”和“平民主义”的标签,对抗所谓精英路线,掀起全民娱乐狂欢,国内综艺由此也进入一直持续到现在的平民选秀时代。

    国内综艺节目在这10年里完成了从模仿到版权化的过程。由《超级女声》开始的第一波选秀的热潮里,有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选秀节目相继加入,而且他们都在对于国外节目模式的模仿中加入了本土化的创新。

    但选秀在2008年前后经历短暂的停播和低谷之后,重新于2009年回归,而2010年东方卫视的《中国达人秀》也成为新一轮正版化选秀的起点,2012年的《中国好声音》重新将新一轮选秀推向高峰.今年以来《中国梦之声》、《中国最强音》、《花儿朵朵》等20几档重金购入的版权节目先后登陆全国各家卫视。

    10年来,电视行业内竞争也被原创内容的缺失逼入绝境,从20多档类似节目中胜出的念头也衍生出更为功利的需求。《中国梦之声》总导演王磊卿则认为,“现在的选秀已经不再只是草根的平台,节目需要借助评委和成名歌手制造话题,需要高品质的表演吸引观众”。10年前作为选秀评委的音乐评论人、音乐制作人换成了黄晓明、李宇春、谢霆锋、李玟等明星阵容,而选手也有了更高的门槛,最初面对观众和草根的开放平台也重新闭合。

〖 浏览次数: